“新农人”的“芹”劳致富经
2023-10-31 18:21:0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王亚茹 | 作者:刘琪 何丹娜 戴毅 陆帝宇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231
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一批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“新农人”从城市走进农村,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、注入新动能。武陵区芦荻山乡的“新农人”彭军2021年从外地回到家乡,包下500多亩土地,采用“稻芹蛙”的种养新模式,与乡亲们一道打通“芹”劳致富路。

在芦荻山乡李白溪村水芹菜种植基地,左边是刚收割完的稻梗,右边是刚栽种的水芹菜苗,这里便是“新农人”彭军水稻套种水芹菜,同时套养黑斑蛙的第一块“试验田”。现在,水稻已经完成收割,黑斑蛙也“跳”进了市场,刚种下的水芹菜苗清新翠绿,长势喜人。这种“一田多用、一季多收”的模式,源自彭军多年的蔬菜种植批发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。

常德市振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 彭军:

我们常德这边水好,温度适宜,地理条件好,符合我们水芹菜的种植,我们还是特色的水芹菜种植,晚稻收割以后种植水芹菜,这样不仅水稻不减产,还能增收一季菜,早稻、晚稻、水芹菜三季轮作,耕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。

彭军是地地道道的李白溪村人,2021年以前,他一直在外地从事蔬菜种植和批发生意。在外打拼多年,他最挂念的还是家乡的发展。

常德市振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 彭军:

十年来,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农业发展,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,环境是越来越美,马路是越来越宽敞干净,但是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做事了,家里都留了些老人,所以我想回来,在农业方面做一番事业。

在返乡创业、振兴乡村的号角声中,彭军2021年回到村里,承包下527亩土地,经过市场调查后,他确定了水稻+水芹菜+黑斑蛙的种养殖思路,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。

常德市振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 彭军:

为了把水芹菜这个种育好,我全国各地去取经,每年都把这些专家请到我们的基地现场指导,只有把种育好,产量才会提高。

掌握了关键技术,彭军自己是信心满满,可周边的乡亲们依然还有疑虑。

芦荻山乡李白溪村党总支书记 朱建禧:

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,对种植水芹菜有什么疑惑,大家畅所欲言。

村民 苏志安:

今年种植这么多的面积,市场能不能销售的出去?

村民 张太喜:

对土壤有没有影响?

村民 吴礼智:

价格能不能保证?

对于乡亲们的提问,彭军决定用市场和效益来回答。2021年,彭军先期种植的10亩水芹菜产量达到5万斤,卖了15万多元,平均亩产收益15000元。看到了好收成,之前还在观望犹豫的农户下定决心要跟着彭军闯一闯。

村民  苏志安:

我今年种了20多亩水芹菜,这个水芹菜的技术含量相当高,彭总免费跟我提供了种子,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销售平台,所以今年我对这20多亩的水芹菜的收益,我是大有信心,真的大有信心。

一畦水芹绿,十里飘菜香。今年,彭军将水芹菜的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,并按照一把水芹菜0.6元的劳务费,给在基地务工的乡亲结算工资。家住李白溪村一组的刘桂英在水芹菜收割旺季一天就能割500把水芹菜,每天收入近400元。

村民 刘桂英:

他做得好我们的工作就多,我一年可以搞5、6万元,今年又扩大了两百多亩,那收入就越多了。

目前,彭军的合作社吸纳了水稻、蔬菜种植从业人员30余人,带动灵活就业岗位70多个。小芹菜逐渐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,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。

常德市振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 彭军:

做农业确实比较辛苦,投资回报比较慢,但是土地是不会骗人的,也不会欺骗你,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回报。接下来,我就是一门心思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,共同打造我们常德市的“水芹菜”区域品牌。


责编:王亚茹

一审:张耀文

二审:谌峋利

三审:邱伟

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媒体关注
品武陵
武陵新闻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